新能源车起火怎么做? 01切勿自行灭火 新能源汽车一旦发生自燃,火势十分凶猛,且汽车起火大多发生在后部电池部位,需要进行断电处理,专业性过高,不主张人员自行灭火,也不主张按照燃油车的传统灭火方式去控制车辆,以免造成人员伤亡。
避免电池过充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数据,自燃事故中约18%与充电相关,主要是电池过充导致短路自燃。因此,无论是快充还是慢充,都应避免每次都将电池充至100%,以减少过充引发短路的风险,同时也有利于电池寿命的延长。
最后从维保去避免,新能源汽车需要定时的对于车辆进行维保,只有车辆定期的维保才能避免车辆在使用当中的一些问题,从而避免车辆所产生的自燃的问题。
消费者角度:定期养护、良好的充电习惯和安全驾驶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,新能源汽车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定期进行养护,尤其是对动力电池以及相关线路的检查。除此之外需要养成良好的充电习惯,避免使用快速充电桩长时间进行充电。另外,也需要养成安良好的驾驶习惯,保证安全驾驶,避免出现碰撞的事故。
避免使用可能导致电池寿命缩短和安全隐患的快速充电。同时,避免在极端条件下进行充放电,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。共同守护安全只要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用户都将安全置于首位,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,就完全有可能避免新能源汽车的自燃事故。这样,我们才能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和用户的安全。
拒绝电池过充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数据显示,108起自燃事故中,由充电相关引起的自燃事件占比约为18%,而这18%的事故中大都是因为电池过充造成短路引发自燃。
如果想要避免汽车自燃,那么就应该避免汽车长时间被暴晒。如果我们没有将汽车停到地下停车场或者车库当中,那么汽车在停放的时候,就有可能会被长期暴晒。汽车被长期暴晒不仅会影响车漆的寿命,同时还会导致汽车容易出现自然的现象,因为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,汽车内部的元器件自然会达到燃烧点。
起火多集中在电池部位。6月28日,在经历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后的两个月,特斯拉汽车(北京)有限公司发布事故声明,表示没有发现系统缺陷,初步判断该个别事故由位于车辆前部的单个电池模组故障引起,并称电池包安全系统按照预期设计发生作用,车上人员有时间安全离开车辆。
如果是用水灭火的话,水蒸气会和电解质蒸气混合在一起,所以想要扑灭一辆纯电动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
对于电池仓内的防护,建议用灭火能效更大的灭火装置,如下:我写了这么多干货,就是想说明,新能源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,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。伴随着新能源自燃等问题的解决,未来储能、光伏、风电必然引领全新的 社会 进步。
而我想说的是,新能源汽车作为近年来发展的主流,确实收到了很多关注和曝光,但对于这样的新鲜事物,市场也持怀疑态度,缺点也会被随之放大,无论是插电还是纯电,只要自燃,第二天必定登上热搜,引起一阵舆论震荡,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,会引起不必要的“恐慌”心理。
1、总的来说,通过强化电池的安全设计策略、引入实时监控机制以及优化散热系统,我们能够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安全性,从而显著降低自燃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,保障行车安全。
2、提高BMS,热管理系统水平 通过持续性提高BMS水平可以解决电池过充过放问题,改进热管理系统可以解决电池过热问题,从而解决锂电自燃问题。例如增加电池的监控传感器,空冷系统改为水冷等。(3)加强产品监管和追责力度 加强电池产品、汽车产品出厂安全检测,提高事故追责力度可以大幅降低厂商生产方面的问题。
3、而根据新能源汽车管家监督平台上的数据显示,在去年5-7月发生的79起电动车自燃事故中,有68台采用的都是锂电池,占比高达86%。为了消除人们对于电动车动力电池自燃的“恐惧感”,比亚迪在会上公布了一段三元锂电池、传统磷酸铁锂电池以及新型刀片电池进行穿刺实验的录像。
4、厂商和消费者也是自燃的原因之一。一些厂商为了降低成本,降低了生产安全要求,防护措施不到位,或是为了追求补贴,缩短电池产品测试验证时间,技术验证周期偏短,导致技术验证不足、工程解决方案不成熟。而消费者私自改装,使用和保养不当,也会增加电池着火风险。
1、高温环境 另一个值得提醒的因素是高温环境。由于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过多热量,因此在极端天气条件下(例如夏天的高温天气)容易导致车辆发生起火。为了避免这个问题,车主应该尽量避免在高温的天气下长时间驾驶电动汽车,并要注意停放车辆的环境温度是否过高。
2、注意车内装饰 新能源汽车的车内装饰也应该引起注意。应该避免使用易燃材料的装饰,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火花。 0避免过度放电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取决于放电程度,因此应避免过度放电。在不使用新能源汽车时,建议将电量充满并储存起来。
3、是不断出现的 新能源车起火事件 新能源汽车起火原因 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主要因素来源于车辆的电池,因为电池受到撞击、挤压、过量充电等因素影响,就有可能会发生起火。 电池热失控 与其他蓄电池比如铅酸电池相比,虽说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、更高的电压,但是其电解液组分、电极材料都更容易燃烧。
4、避免电池过充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数据,自燃事故中约18%与充电相关,主要是电池过充导致短路自燃。因此,无论是快充还是慢充,都应避免每次都将电池充至100%,以减少过充引发短路的风险,同时也有利于电池寿命的延长。
新能源汽车则更多发生在5年以内甚至是新车上,并且在静止、行驶、充电状态下都有自燃案例,从自燃过程来看,也比燃油车更快,造成的危害自然更大。当下正值夏季,进入了汽车自燃高发期,而新能源汽车自燃的核心原因多来自电池,高温天气会增加电池过热的风险。
容易。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,由于车内环境恶劣,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和电路都会磨损,发动机附近的电线也容易因长期暴露在高温高热环境下而损坏漏电,一旦遇到外界的高温烘烤,很容易导致车辆自燃。
从文中阐述的纯电动新能源 汽车 的火灾发生概率来看,其相较于普通燃油车会略高,并且在充电过程和行驶过程(含发生碰撞交通事故)中更容易自燃。在此我们并非恶意“黑”新能源 汽车 ,仅仅希望通过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,让新能源车主以及普通老百姓们意识到其相关特性并注意防范,谨防危险的发生。
新能源车为什么容易自燃?新能源车自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: 电路老化 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燃油车,在使用过程中,内部的电子元件和线路会因为车内恶劣的环境而磨损。位于发动机附近的电线,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热环境下,也极易发生破损漏电的情况。一旦再遭遇外部高温炙烤,就容易引发汽车自燃。
电动汽车自燃的几率不大。2019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是0.0049%,2020年以来起火概率下降为0.0026%。传统燃油车年火灾事故率约为0.01%~0.02%。起火事故的原因中,动力电池自燃占比为31%。快速充电时,导电性不好的锂电池容易产生大量热量,温度急剧升高,导致热失控。
新能源电动汽车并不容易起火,电动汽车造成起火的主要原因,首先是质量问题。线路不规范、质量不达标,在接近负荷使用时,容易出现过热问题,线路老化的快,高温下容易引起火灾。其次,电池密集度过高,电控技术存在漏洞,电池过热短路时容易诱发火灾,一颗电池起火后很容易引起整辆车上的电池起火爆炸。
避免长时间行车 长时间行车会导致车辆温度升高,如果车辆处于充电状态,则会更加加剧温度升高,容易引起火灾。因此,在长时间行车之前,应该先完成充电,避免长时间行车。 0避免过度充电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需要定期充电,但是过度充电容易引起电池损坏,甚至导致火灾。
充电器过载或短路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需要通过充电器进行充电保养,当充电器使用不当或信用较差,出现过载、短路等问题时,就可能会导致起火。为了维护充电器的稳定性,我们需要在使用时注意电压和电流的匹配,以及充电器的质量和稳定性等因素。 电气线路故障 新能源汽车的电气线路繁复、结构复杂。
当电池体系达到较高温度时,会激发电池内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,就会造成电池热失控,加上电解液易燃,就可能发生汽车自燃。 如何防范新能源车起火? 01安全充电 避免过充 日常用车时应把握充电时间和充电频次,按照使用说明对电池进行充电,避免过充、亏电,或长期快充。
拒绝电池过充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数据显示,108起自燃事故中,由充电相关引起的自燃事件占比约为18%,而这18%的事故中大都是因为电池过充造成短路引发自燃。
如何预防车辆火灾 ①定期进行车辆保养,检查电池的使用状况,提前排查安全隐患,降低起火事件的发生率。②车内常备车载灭火器并定期检查,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正常使用。③不可随意改装或加装线路,以防操作不当导致短路,从而引发火灾。④避免暴力驾驶,以防电池超负荷工作,引发老化、散热不均等情况。
1、日晚,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,营收净利双增:前三季度,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050.23亿元,同比增长194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,同比增长1183%。其中,第三季度业绩可以用“耀眼”来形容——实现净利润151亿元,同比增长13666%。
2、月 29 日晚,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,据报告显示 1-9 月比亚迪营业收入 1050.23 亿元,同比增长 194%;归母净利润为 314 亿元,同比增长 1183%。
工作时间:8:00-18:00
电子邮件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